发布时间:2020-08-05 09:19:14
土壤墒情传统监测方式主要采用人工观测方式,通过对采集点进行土壤含水量的室内测定。这种传统方式的优点在于和土壤墒情的实际情况吻合度高,但缺点在于时效性,从人工采集到试验测定较快需要1天的时间,特别是在旱情较为严重的时期,需要加密型测,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近些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自动化采集技术逐步应用到土壤墒情的自动监测中,通过在采集点埋入测墒探头,对土壤层不同深度的含水量进行自动采集,通过数据终端完成土壤墒情的自动监测,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快速且不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但缺点在于自动采集的土壤摘情数据误差较大。为降低士壤墒情的自动监测误差,需要结合人工观测数据对自动墒情数据进行修正。
那么,土壤墒情监测站如何挑选测站位置?
1、墒情监测站(点)应具有代表性,能够代表主要作物和所在区域的典型土壤,采集的指能够反映当地实际情况。
2、应根据当地的土壤类型、种植结构和地开地貌条件,综合确定墒情监测站(点)的布设。因此,原则上应选取区域内种植作物和土壤类别代表面积较大的代表性地块,土壤和地开条件変化大的地区,还应考虑地形地貌条件和信息传输的信号要求,尽量选取地开平坦的代表性地块。
3、监测设施需设置在具有代表性地块的一侧,以减少对耕作的影响;传感器需设置在耕作区的土层里,其周围应设立相应的地面标志或简易保护栏杆,防止耕种时碰撞、破坏,但不能设置围墙或实体围栏,避免埋设仪器所在的地块与周围地块相隔离而失去代表性。.
4、选择在GSM/GPRS等信号强、能够正常地准确发送数据短信信息的地块建站。
5、墒情监测站的选择和建设,考虑放在雨养旱作农业区,避开水田灌区建站。
6、站址应远离树林、高大建筑物、道路(铁路)、河流、水库和大型渠道200m以上。